听新闻
放大镜
陶行知的读书法
2018-10-30 16:25: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学者。对于读书,他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陶行知看来,世上的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吃的书,一种是用的书。”所谓“吃的书”,主要是指文学、历史类等非应用型的书,而“用的书”,则是指导读者实操的理工类书。而在“吃的书”中,“有的好比是白米饭,有的好比是点心,有的好比是零食,有的好比是药。”陶行知认为要把书读好,首先要把书选好。

  陶行知提倡读书一定要与用书相结合,要把所读的知识,尽可能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他在《读书与用书》一文中特别强调: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了出来,真的使用得出去,假的使用不出去。

  陶行知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经验,开创“读书十诀”:一曰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二曰勤,业精于勤,荒废于嬉;三曰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四曰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五曰问,不耻下问,疑在悟前;六曰记,多动笔墨,多记笔记;七曰习,温故知新,联系自然;八曰专,专心致志,专一博广;九曰思,多加思考,学以致用;十曰创,触类旁通,敢于创新。他的“读书十诀”既有对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的经验总结,也有对读书怎样做、培育怎样的精神的深刻思考。读书要遵循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多提出疑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多用笔记,经常性温故知新,增强对知识的记忆,让知识常留脑海。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知识,触类旁通,敢于创新和突破,增强读书的效果。

  重温陶行知的读书法,有利于我们掌握读书的规律,增强对书本知识运用的本领。他的读书法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学以致用。(辛董超)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