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的一名廉情观察员与村民聊天时,听到有人谈起所在村小组组长王某虚报劳务费这一信息,当即将此线索上报给九堡街道监察办公室。经监察办核实,王某在领取劳务费时,虚报冒领13人劳务费共计1300元。鉴于其认错态度较好,并主动将钱款退回,王某被给予通报批评处理。
去年以来,江干区拓展延伸监督网络,完成街道监察办公室挂牌,组建社区(村)监察联络员队伍,将纪律监督与监察监督一体推进。
该区在组建街道监察办的基础上,以社区(村)为单位分片划组完善监督网络。每个监督网格,由“2+1”模式的监察工作联络组负责。其中,“2”即在每个社区(村)聘任2名监察联络员,由社区(村)纪检委员、居(村)监督委员会主任担任;“1”即每个社区(村)设1名廉情观察员,由热心群众担任,负责监督社区(村)党员干部作风情况等。
解决“监督什么”的问题,是江干区延伸基层监督的另一根弦。该区首先着力厘清基层小微权力清单,让基层监督有的放矢。在5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面推广实施“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对土地补偿费分配和使用、财务票据审核、日常支出审批、工程建设项目、留用地项目资金使用等22项村级权力事项,逐项明确管理要求、决策程序和审批监管流程等内容,以权力清单的形式固定下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着力优化流程,出台集体经济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专项制度、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实施办法、留用地项目管理若干意见,使各项事务的办事流程一目了然,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也为街道监察办公室、监察联络员开展监督提供依据。
在此基础上,该区街道监察办在工作中实施三种监督方式,即交叉式、组合式、嵌入式。其中,“交叉式”监督每季度由街道监察办牵头,组织所辖社区(村)监察联络员到其他社区(村)进行督查。“组合式”监督是以街道监察办、社区(村)监察联络员为主要力量,协同街道职能部门对社区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嵌入式”监督是社区(村)监察联络员对本社区(村)“三重一大”事项进行询问、建议,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进行监督。三种监督方式的叠加,拓宽了监督渠道,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督格局。
“监察联络员、廉情观察员两支队伍、分片划组与三种监督方式,有利于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的问题,较好整合监督力量,提升监督效果,激活基层监察监督‘神经末梢’。”江干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赵欣浩说。(张正宿 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