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戏剧“观众荒”如何破
@李嫣然:没有观众,就没有演出市场。一张戏票的价格显得有些奢侈,特别是对于工薪阶层、学生党来说,高额票价成为无法近距离接触戏剧的重要因素。(中国文艺评论网)
文艺片不是一只烂箩筐
@何美:文艺片成了烂箩筐,什么差都往里边装。好的文艺片不是导演的孤芳自赏,也不是温吞的晦涩隐喻,而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艺术广角)
艺术家为什么要“自黑”
@黄剑武:网络媒体完全解构和改变了大众的视听习惯,艺术家通过一场展览或一件作品而一举成名的事情已不多见,很多人希望制造机会宣称自己的存在,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即便“自黑”也在所不惜。(中国文化网)
流行语中的时代感知
@石羚: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我太难了”,是人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人民网)
“穷人”的消失,并非贫穷的消失
@关戈:我们当然乐见“穷人”早日告别“贫穷”,但最近一份《国产剧失踪人口调查》发现,有一类人物形象在影视剧中几乎消失了,那就是“穷人”。(中国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