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管住嘴
2020-02-28 16:16:00  来源:检察日报

  澎湃新闻2月25日从浙江省温州市检察院获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该院对一起走私珍贵动物制品案予以引导侦查,抓获了另外3名犯罪嫌疑人。该案现场查获穿山甲鳞片10.65吨,价值约1.1亿元,全案交易数量累计达23吨多。截至2月14日,温州市检察院共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8名。

  2019年6月,温州市公安局接到温州海关缉私分局传来的一条走私穿山甲鳞片的线索,两部门组成联合专案组进行侦查;同年9月,专案组发现广西某地黑市销售的穿山甲鳞片发货人为温州的姚某和王某;10月底办案人员获得线索,犯罪团伙在境外的嫌疑人蔡某将组织一批穿山甲鳞片走私入境。10月29日,姚某和王某带人收货,被办案人员当场查获。经查,该团伙共涉嫌走私穿山甲鳞片23.21吨,相当于近5万只穿山甲的鳞片。

  据介绍,蔡某等人在非洲采购穿山甲鳞片,然后委托境外走私团伙,将藏有穿山甲鳞片的集装箱装上货船,先运到韩国,后送往中国。入境后,又被转运到温州瓯海,这是条完整又专业的跨境走私链。案件涉及海上偷运、码头卸货、国内运输、境内货主、销售下家等各个环节。

  摘自2月25日澎湃新闻

  穿山甲被认为是“世界上被贩卖最多的哺乳动物”,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如今穿山甲科的8个物种都面临严重威胁,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1月评估:亚洲的4个物种已处于濒危和极危状态,而非洲的4个物种均处于易危状态。这起案件所涉穿山甲鳞片是从非洲采购而来,这批穿山甲应属于易危状态的4个物种,具体是哪种,依据现有信息我们并不清楚,但这是5万只穿山甲的鳞片,让人不寒而栗。

  穿山甲被猎杀后多作为食物及传统药物使用。早在几十年前任何从野外捕猎穿山甲的商业用途均被禁止。我国在2007年时就不再签发穿山甲的狩猎证,2019年,我国《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明确表示穿山甲(醋山甲、炮山甲)中药饮片不得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国家的保护一直都在,但人类的伤害并未停止。一起完整又专业的关于穿山甲的跨境走私案中,已查明的被杀穿山甲就有5万只,那不为人知的猎杀又是什么数量级?

  本月7日,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发现穿山甲可能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这不禁让人心里直打鼓,那些走私来的穿山甲及鳞片等是否安全?它们都流向了哪里?

  2003年的非典让我们知道,果子狸不能吃,但在2019年猎杀野生动物的案件中果子狸仍然在列。2020年,我们被新冠肺炎病毒打了个措手不及,经研究表明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天然宿主、穿山甲可能是中间宿主,不知此后人们能不能记住这次疫情,管住自己的嘴,真正做到拒绝野味?

  非典也好,新冠肺炎也罢,病毒在人类中大范围传播,都与野生动物有关,但我们对野外未知病毒了解多少?纪录片《解释一切》告诉我们,我们目前知道的野外病毒还不到0.1%,这预示着任何一种我们未知的野外病毒来袭,都可能让我们脱一层皮甚至遭受致命打击。

  “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为了全人类的公共安全,为了维护大自然的多元生态,禁绝野味市场,管住我们的嘴!”

  (本期坐堂操余芳)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