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疫情数据,3月18日湖北首次无新增确诊病例,这个数字零的背后,是全体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无私付出,也是14亿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若干年后,当我们记起庚子鼠年的春节,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讲述出不同版本的故事:或许是“躺在床上为祖国作贡献”的调侃,或许是人民教师体验网红直播的生涩,又或许是美股仅在3月份就4次熔断的“活久见”……
疫情期间,尤其是初期,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各路信息的井喷式传播,公众在微信群中分享着形形色色公众号中关于疫情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关于披露新闻事件的,也有的是对某一事件进行评论的。而对于疫情了解甚少的公众,因疫情风险的未知而产生焦虑,对媒体的各种信息则产生依赖心理。面对微信群中铺天盖地的公众号信息,很多人感叹难以理性分辨和判断。
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对于电视广播和报纸期刊很信任,“某某现场报道”彰显着信息的及时与权威。这种信赖即使在现在,也能从不少老年人对电视上泛滥的医药广告的推崇窥见一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自媒体时代的来临。
按照国际上的定义,自媒体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自媒体理解为一种个人媒体,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成为自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在新媒体时代独占鳌头,信息的传播速率成几何倍率扩大,公众对于信息的消费也变得更加主动和便捷。据《2019抖音数据报告》披露,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4亿。
面对重大疫情,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绝大程度上来自于媒体及时准确的报道。及时通报疫情实时动态,公开透明为公众答疑解惑,发挥媒体“瞭望哨”的社会预警功能,是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有的角色定位。但是在疫情初期,我们也看到由于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出现解读偏差,出现失实新闻见诸媒体的现象。
同样,一些自媒体从网络上照抄照搬一些信息,没有核实甄别来源是否准确权威,将这些不实信息进行二次传播,负面影响进一步被放大。更有甚者,一些自媒体为追求高点击率和转发率,罔顾事实真相,公然炮制虚假的新闻以吸引公众眼球、谋取私利,为追求新奇、轰动的新闻,而断章取义、急功近利地收割流量。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叫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真实的新闻能够解释事物的本来面貌。自媒体时代,一方面我们要兼容并蓄新的传播媒介,避免自媒体的优势被滥用,
采取惩罚与激励的混合模式,鼓励自媒体正确行使自由权利;另一方面要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明晰法律的边界,对网络自由的规制,除网络服务提供者外,应根据网络平台的特点对多方主体进行法律规制。总之,自媒体时代,无论是信息发布者抑或是公众,对于信息都应更加理性。
(作者系山西省检察院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