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三春晖暖家风和
2025-03-27 09:48: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或者郑善果对百姓的态度不好,乱发脾气,母亲便会终日不食,流泪不止。

  郑善果问母亲为何如此,崔氏对他说:“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她想起了自己的丈夫,是一个为人称道的“忠勤之士”,他为官廉洁,待人恭谨,不言私利,为国战死。她希望儿子应当以父亲为榜样,她深恐对儿子的教育不到位,使其“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她提醒儿子,自己能够有今天的官职,是因为朝廷对其父的关爱,倘若对百姓随意发怒,甚至贪图享乐而荒废政事,则不仅败坏家风,对不起父母的教诲,也有负于朝廷,有负于百姓。

  崔氏勤于纺织,有时劳作到深夜才止。郑善果很是不解,自己做到了三品官,俸禄丰厚,母亲完全不需要再亲自纺织来节约家庭开销。他将自己的这番见解告诉母亲,母亲颇为失望,她以为儿子长大了,应该懂事了,听他如此说,分明是还未懂事。她告诉儿子,不要忘了自己的官职是从何得到的,是因为朝廷体恤其父。朝廷的恩赐不应独自占有、坐享富贵,而应该用来周济有困难的亲戚。崔氏如此想,亦如此做,史载“内外姻戚有吉凶事,但厚加赠遗,皆不诣其家”,人不到以免麻烦亲戚,但馈赠到以解亲戚的燃眉之急。

  至于纺织一事,崔氏认为这是自己应做的事,“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她将纺织视为保持自己节俭生活、防止骄纵奢侈的一种方式。崔氏常穿着“大练”,这是一种粗帛做成的衣服,“非祭祀宾客之事,酒肉不妄陈于前”。

  在崔氏的悉心教导下,郑善果亦能做到为官清廉,克己奉公,还在隋末“考为天下最”,即在对官员的考核中获得优异的名次。母亲在身旁的日夜叮咛,就如一面镜子、一个号角,鼓励我们向真向善向美,在人生漫长的跋涉中,我们总能从母亲温暖的爱中汲取力量。

  编辑:陈静  

上下篇导读

 · 慎于名节
 · 金石为开
 · 惊蛰自醒
 · 君子挟才以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