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林泉耆硕
2021-08-31 14:17: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京杭大运河,流淌千年,曾是关乎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经济命脉。江苏淮安曾是明清两代掌管朝廷“钱袋子”的漕运总督府驻地,历经沧桑的总督府署遗址仍旧伫立在城区(现淮安市淮安区)中心,仿佛在诉说逾百任漕运总督的庸与贤、贪与廉。其中一位漕运总督,先后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官清正,治漕有方,乾隆称赞其为“林泉耆硕”,他就是魏廷珍。

  魏廷珍(1667年—1756年),字君弼,直隶景州(今河北景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魏廷珍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他与漕运“结缘”,起于查办一起案件。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魏廷珍任巡盐御史。上任伊始,有盐商状告两淮盐运使张应诏运库亏空,朝廷命其查办此案。张应诏管盐运也管漕运,手上资源丰富、资金密集,前任多有贪腐行为。魏廷珍先是从侧面了解此人在官场上的名声,当得知张应诏为官清廉时,推测此案有可能是遭人诬陷,于是他直接从盐运账目入手,一笔笔款项核查,最后核出亏空达150万两,但从核查中也发现,亏空并非张应诏所为,而是前两任盐官侵占挪用所致。魏廷珍据实上报,不仅为张应诏澄清正名,而且提出补救办法,考虑到数额巨大,不宜贸然加税引起民怨,而是规定每年进库数额,用三十年时间慢慢补足,以使“商力无亏”。

  雍正十年(1732年),魏廷珍被授漕运总督,署两江总督。他不仅办案一丝不苟,而且为人刚直不阿。任职期间,文觉禅师前往南方朝拜山岳,地方官员知道文觉禅师来头不小,加上又有“钦差”的身份,无不对其阿谀奉承,连当时位高权重的年羹尧都要叩首行礼,其他如河道总督、地方巡抚等官员更是亦步亦趋。惟独魏廷珍一人不拜,还上疏进言:“臣不能从佛法。”雍正不仅不追究,而且还称他为人清正。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