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干部分为两类:一类是“插花干部”,他们急功近利,只堆“盆景”,囿于“瓶中插花,昙花一现”的眼球效应。另外一类是“栽树干部”,他们高瞻远瞩,追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远利益。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的干部,可以看出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的高下之别。
在“插花干部”那里,花拳绣腿是标准动作。有的不尊重城市建设规律,看到房地产火热,就一股脑地“造城”,把不少历史文物给毁了;有的为了能够得到上级的肯定,眼里只盯着周期短、见效快的工作……他们为追求一时之利,不惜寅吃卯粮。相反,在“栽树干部”那里,只要是为民造福的事,他们就有不计当时誉的格局,不会戚戚于任上就干出惊天政绩、汲汲于马上就累积显赫声名,始终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气度。
从“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好干部焦裕禄,到“退休福不享,栽树二十年”的“草鞋书记”杨善洲,再到“想着自己的人被尘土埋没,想着群众的人威名远扬”的“樵夫”廖俊波。这些优秀干部之所以反复被提起,关键在于他们做的实事真正惠及一方百姓。这启发领导干部,多一分沉潜少一分冲动,多一分耐心少一分急躁,做好政绩观的“加减法”。——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