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打出“组合拳”治理“微腐败”
2019-09-18 16:21: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9月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西环路街道花城社区,刚刚更新的社区公示栏展示着低保申请条件、低保申请流程和低保名单等内容。“以前总有一些干部说情打招呼,想把自己的亲戚朋友纳入低保对象,自从对低保对象进行公示后,说情打招呼的就没有了。”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铸说。

  据悉,巴彦淖尔市聚焦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微腐败”治理,督促推进基层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主动化解基层信访矛盾,持续打好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组合拳”。

  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

  为解决基层信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于去年5月制定了《关于开展纪检监察干部监督重心下移驻村包镇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到苏木乡镇驻村包联100个嘎查村。采取“走访+接访”模式,深入到农牧民家中了解涉及本村的各类信访事项,近距离听取民意。通过随机走访、主动约访、定点接访、带案下访等方式,重点对专项整治情况、党组织建设情况和侵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通过公告栏、微信群公布举报电话和接访地点,多渠道受理信访举报。同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件,以及现已办结但群众对调查处理结果不满意,不断重复越级上访的信访件进行回访督办,有效减少重复访、越级访。

  “过去是牧民上访,现在变成干部下访,包嘎查的干部接到情况反映,在不在受理范围都会及时反馈牧民们。”乌拉特中旗川井苏木沙布格嘎查党支部书记达宝音达来说。

  驻村包镇工作开展以来,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今年1至7月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驻村包镇化解信访问题105件,有效减少了信访存量。

  督促推进“三务”公开

  “现在医保、社保、草场补贴等情况,在村委公开栏、信息查询一体机、手机上都能及时查到,再没有过去的那种疑虑了。”乌拉特中旗川井苏木巴音呼都格嘎查牧民葛吉雅边正在“三务”公开查询机上查阅信息。

  该市纪委监委督促各级党组织压紧压实“三务”公开主体责任,出台了《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关于在“三务”公开工作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实施方案》,重点督查公开内容是否全面、公开程序是否规范、责任落实是否到位等内容,不定时督查“三务”公开落实情况,确保该项工作层层有人管、项项有人抓。同时,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挖细查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对公开不全面、不及时,搞形式主义的,予以谈话提醒、通报批评,督促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故意瞒报漏报及假公开乱公开的,视情节给予党纪处分或组织处理;对存在贪污侵占、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的,从严查处;对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去年以来,全市共受理“三务”公开信访件168件,立案46起,党纪政务处分45人,通报曝光27批次35起典型问题,组织处理8人,有效推动了该项工作的落实。

  加大惩治力度

  临河区新华镇新建营村党支部原书记杨某某骗取国家退耕还林补贴款,杭锦后旗蒙海镇蒙海村村委会原主任杨某某套取国家危房改造补贴资金……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从严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此,该市纪委监委制定了《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关于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明确14个专项治理重点领域和近100条负面清单,紧盯“小微权力”,变“被动等”为“主动查”,多渠道受理群众举报,通过走村入户和个别座谈等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深入查找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

  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着重查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问题,对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涉农涉牧民生项目资金的,坚持“一案双查”,快查快处。截至8月底,全市共处置民生领域问题线索368件,立案65起,党纪政务处分69人,组织处理21人,通报曝光35批次65件。

  “紧盯‘小微权力’,聚焦关键岗位、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巴彦淖尔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代理主任崔振武表示。(本报通讯员 支茂盛)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