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葫芦作舟 遨游江湖
2022-11-29 10:07:00  来源:检察日报

  葫芦,古代又称“壶卢”“蒲芦”“匏”“瓠”“瓢”等,被古人视作瓜类植物。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已有葫芦和葫芦种子,而对葫芦的崇拜在原始社会末期即已盛行。葫芦是古人最初驯化的植物之一,华夏人种植葫芦至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

  葫芦是古代诗人艺术创作的题材,《诗经》中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匏有苦叶,济有深涉”的咏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对葫芦的生长规律及价值很有认识。不仅如此,葫芦曾经是古代图腾崇拜的一种,在华夏民族的大家庭里,许多成员都崇拜过葫芦。汉、彝、怒、白、哈尼、基诺、黎、高山等族,都有关于各族出自葫芦的传说,云南哀牢山“罗罗”彝族供奉“祖先葫芦”。这些传说中都是最早的人类从葫芦中出来繁衍后代,成为人类的始祖。《诗经》中有“緜緜瓜瓞,民之初生”一句,反映的就是上述内容,故旧时用此句作为祝颂子孙昌盛之辞。

  《礼记·婚义》说:夫妇“共牢而食,合卺而醑,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俗称新婚夫妇喝交杯酒为“合卺”,夫妇成婚也叫“合卺”。这一礼节,现仍存于彝族的婚礼活动中。在汉族婚礼中,后来演变为用两个杯子代替,称喝“交杯盏”或“交杯饮”。

  葫芦还是孕育生命的象征。《东京梦华录》载:八月秋社,外公、姨舅,皆以新葫芦儿、枣儿为遗,赠送出家的女性后辈;父亲以葫芦、红枣送给出嫁的女儿,兄弟也以此为赠礼献给回家探望的姊妹,均为她们祈祝怀孕生子。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有不少将葫芦作为乞子祥物的题材,并被投之于实际的应用之中。如作为窗花、礼花的剪纸作品,在陕西便有“葫芦生子”图样。在苗族剪纸作品中,有“姜央造人”的构图,姜央坐在葫芦里躲过洪水的灾难,并降伏放洪水的恶神雷公,用泥巴重新造了人。

  古代的葫芦有许多奇妙的用途。它的外壳只要稍作加工,便成为天然的容器。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壶,酒器也;卢,饭器也。此物各像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在原始社会里,人们以葫芦为容器,盛水和食物,葫芦便成了原始先民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说:“在人类的进步过程中,制陶术的出现对改善生活、便利家务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后来,聪明的祖先从葫芦分割后的变化多端的形状上,直接获得启示,便仿照葫芦的形式,烧成多种式样的陶器。

  人所共知,道家所津津乐道的海上仙山也是“形如壶器”。因此,葫芦又成为仙风道骨道士的法宝灵物。八仙中的张果老远游时将葫芦拴在腰际,须臾不离;铁拐李身背葫芦,手拄铁拐,足迹四方,用葫芦中的灵丹妙药救世济民。

  《史记·张丞相列传》载,汉高祖刘邦的属下张苍犯了法要被斩首,当他在刑场上解下衣服,伏在刑具上等着斩首时,安国侯王陵见他身材高大,“肥白如瓠”,爱惜他是一介“美士”,竟请求刘邦赦免他……在古代,“瓠肥”是或褒义或贬义的词。苏轼《后杞菊赋》:“或糠覈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陆游《书叹》曰:“布衣儒生例骨立,纨绔市儿皆瓠肥。”刘克庄《贬徐相师》诗则有:“使君岂必如椰大,丞相元来要瓠肥。”

  葫芦曾在古代被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据说,周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所产的葫芦大得惊人。《蛮书》记载:直到唐时,滇西所产“瓠长丈余,皆三尺围”。这么大的葫芦,剖分之后,就是天然的独木舟。《庄子·逍遥游》里描叙得更加形象而具体:惠子告诉庄子:“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果)实五石……”庄子答:“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有这么大的葫芦,应该以葫芦为舟船遨游江湖。真是一个敢说,一个敢想。

  从音乐史的角度来考查,古代的笙是用葫芦作“斗子”的,即将竹管插入葫芦制成。这种乐器的声音,优雅动人,是古代特有的吹奏管乐器。古代人们在祭祀与喜庆活动里,用它伴奏歌舞。

  葫芦又是很有功效的药用植物。《本草纲目》中有详细的记载。葫芦和人类历史与生活曾发生过如此密切的关系,对后人研究古文化提供了很好的佐料。同时,葫芦对华夏的贡献与作用非同小可。

  葫芦之为物,藤蔓绵延,结食累累、籽粒繁多,而且葫芦谐音“福禄”,故被视作子孙万代连绵不绝的吉祥物,因此便有了多福多子的寓意。在民间,葫芦种植非常普遍。葫芦的品行也很泼辣,春天只要在墙根下埋下几粒种子,它们便会风风火火地长起来。它们的藤蔓爬上了墙头,碧绿的叶子能够遮掩半个院落。有的葫芦则会攀上临近墙根的树木,将白色的花朵一直开到树梢之上,一树繁花,美妙绝伦。

  “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葫芦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其果嫩时可以煮食,葫芦叶嫩时也可作菜。成熟之后,既可以悬挂在屋里,作为辟邪的吉祥装饰物,又可以拿来做瓢舀水,是很多乡村人家的实用之物。

  葫芦蔓上结着无数个葫芦的图案被誉为“子孙万代”,所取的就是葫芦结实多、藤蔓绵长的特点以及“蔓”与“万”的谐音。这种图案见于绘画、家具、什器、衣料、建筑、雕刻中,表达着我们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美好愿望。

  编辑: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