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学书偶感
2024-08-29 10:49:00  来源:检察日报

  节气进入大暑,盛夏时分,天气空蒙,细雨不断。使人想起一部影片《日日是好日》中的夏季部分,花草葳蕤,夏木阴阴。除晒洗的衣物总是潮湿难以清透之外,濛濛时雨带来的是写字的好天气。

  年初报名了网络书法课,从隶书《曹全碑》开始入门。有人说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一场修行,确实。

  每个晚饭后,从摆出毛毡铺开宣纸,到拿出墨蝶倒好墨汁,从清洗毛笔到准备蘸水,从摆好镇石到提笔蘸墨,开始习作的过程繁复,仿佛是一场盛大庄重仪式的开始。

  而每个笔画字体的练习,需要专注,当你完全沉浸于那笔墨纸砚的世界,心绪是如此单一宁静,世间所有的纷扰,仿佛顷刻间抽离而去。当我们倾注时间与注意力于笔端,才会读懂时间的力量赋予书法作品的意义。

  从隶书《曹全碑》学起,“蚕头燕尾”的藏锋笔法起初总是掌握不好,字帖中很多字形也与现实有很大差别,曾经在学习“大长腿”的“月”字时心生疑惑,为什么月字的竖撇要占据一半的空间?再次想起《日日是好日》中教授茶道的师傅的话:“不必问为什么,总之照着做就对了”。

  在学书的初始阶段,要先去继承,然后才能去创新。也正如明代谢肇制所言:“凡学古者,其入门须用古人之法度,而其究竟,须运自己之丰神,不独书也。”这也是学习毛笔书法为什么必须从临帖开始,否则,就会不知法度而毫无章法。

  “网络班级”里的学生年龄跨度极大,有三四岁刚学会拿笔的娃娃,也有退休赋闲的七八十岁的大爷大妈。这真是一个极其上进励志之群,班级群里大家晒的都是自己的作业,全部的内容是展示和切磋书法技艺。有很多高水平学员仍然报名学习,感觉那作业水平堪比原帖,令我等小白们望而生畏,无端平添一丝自卑的愁苦。

  书法网课的一大特点是可以无限回放学习。这既带给我多次复习研磨的好处,有时也会带来一丝“错过直播课也没事,反正可以看回放”的懈怠。而一旦错过,作业的提交就会不及时,从而带来连锁懈怠反应。

  的确有很长一段时间工作繁忙,每天为案子和其他事务不能按时下班回家。但每每在归家途中想及那笔画的走势与结构的聚合,一天的烦扰便会暂时远离。

  网课的另一特点是可以领略不同老师的风格。在我报名的某期课程之外,我可以随时观看其他老师的录播课,有年轻女老师的柔美,有年长男老师的厚重,还有调皮老师的幽默,风格迥异,但对书法的理解与讲解都是深刻而幽默的。

  我最喜欢的是雨天的周末听课临帖。濛濛时雨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墨碟里的墨汁总也是润的,不至于时时加水墨调和,也不至于会在宣纸上摊糊了一片。

  高科技的作业提交系统也是网课的一大优势。有老师文字与语音点评,还会有作业与原帖的一一映照图,差距不足一目了然。最初的作业评价常常是“望继续努力”,每笔每画都会被老师指出问题。多次练习后提交了一幅笔墨较为均匀的作业,果然被老师表扬为整体笔画结构匀称。

  书法那暗中力量的滋生会让自己觉得清晰可触。虽然目前只学习了《曹全碑》与《多宝塔碑》,却好像分明读懂了《祭侄稿》,读懂了《宣示表》。期盼着早日能达到临摹《兰亭集序》的时候,那一定是自己功力深厚之时。

  这一期一会的课程虽然按部就班,却也时时会迸发出新意,每节课即将结束之时,老师常常会赠给大家课程之外的惊喜。七夕,大拙老师赠给大家的是扇面“天作之合”;端午节,美女老师心如的扇面是“端午安康”,都是如此应景。那些创作里有老师个人的风格,更有对学生的喜爱与祝福。

  写字的时候凝神聚气,心平气和,最是养心。我亦觉短短数月认真习书,笔力、心力不断成长,通过书写而改变和打破固有思维,相信这些会带给自己更深的智慧,更多的力量。书写文字就像一个人的面孔,但在电脑键盘时代,这副最逼真的面孔隐藏在了幕后,幕前显现的只是屏幕中规范的字体,千篇一律。

  有时会想,当一个白衣翩翩的少年不再青春,当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不再谈及诗歌,当我们成为自己看来只是拼命机械而反复看卷宗的人时,时间久了、案子多了,难免会有疲惫感,我们常常会忘记生活的深情。

  书法的学习会令我们在需要时换上一身装备,去证明或见证十年饮冰未凉热血,见证在某个角落幸福且用力地活着的身影,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