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举事当先审民心
2025-02-28 09:43: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下达,下情上达,中间不能有梗阻”的过程,倾听是一种态度,敢听体现的是一种担当,善听是一种方法。要打开大门,面对面地听,通畅表达的渠道,畅所欲言,才能收到原汁原味不过滤、不敷衍的看法和想法。周王朝非常注重民意的搜集和反馈,当时实行采风制度,设立采诗官,“巡游万国,采览异言”,从公卿到庶人平民都要提出意见。三国时曹植《与杨德祖书》有言:“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为政者要善于从老百姓的话中体察思考,把握其内在诉求,品味其喜怒哀乐,听到真话,摸到实情。

  问计于民,方知得失。审民心要善察民意,做好调查研究之功。俗话说,七次量衣一次裁,每一项举措都必须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群众做好调研。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寻乌,走访当地商店和手工业店铺,与群众一起劳动、谈心交流。刘少奇到宁乡调研,在大队部土砖房一住就是十八天;周恩来伯延调研四个昼夜,坐在村民门槛上唠嗑,这一“住”一“坐”,换来的是村民们掏心窝的话。党的优良传统充分说明,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察民情、访民意,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才能让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在群众心坎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战国竹简《厚父》云:“民心惟本,厥作惟叶”。要得民心,就要将心放在人民身上,以百姓之心为心,多听民声、多采民意,知道人民想些什么,需要什么,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如果心里装着人民,处处都是民声。

  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要始终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吃透上情、把握下情、熟知内情、掌握外情,从百姓呼声中找到着力点,从群众声音里不断吸取前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平稳发展。

  编辑:陈静  

上下篇导读

 · 奋战到最后
 · 一行脚印一行诗
 · 水仙花开
 · 走进大深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