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旧城漫步
2025-07-31 10:14:00  来源:检察日报

  旧城惯称老城。在我的视线里,老城一度远去。也许这个缘故,只要有空闲时间,我都想到老城走一走,触摸一下旧时的时光。在老屋场的院子里,看对面山梁如何被晨雾揉成淡青色的剪影,还有高耸的宝塔。

  这座老城,位于湖北恩施。从新区到老城,坐车半个小时就到了六角亭。熟悉老城的人,都知道六角亭是老城的地标。原来,这里曾有一座六个角的古亭。亭基由青石铺成,亭身是木质结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后来为了拓宽街道,把亭子拆了,但地名留了下来。

  虽然六角亭拆了,但老城还有文昌祠、关公庙、白衣庵、三义宫等古建筑,纷纷折射出老城的老。据史料记载,老城在唐代初具雏形,到宋元明清时逐步完善,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我的印象中,白墙青瓦红门窗,是老城的色调,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或深宅大院,或小楼人家,演绎着老城独有的古朴风情。

  老城山清水秀,沿着石径,可以登上郁郁葱葱的碧波峰。据说唐代诗人李白从长安来到老城,兴致勃勃登上清江边碧波峰。月光下诗人白衫飘逸,身形潇洒,对月饮酒,对江抒怀,浩叹古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后人在碧波峰建亭纪念,称之“问月亭”。诗人走了,留下了诗句,成为碧波峰永久的吟唱,为这一方土地上的无边美丽做着生动的脚注。

  视野所及,老城老房子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多,但街道变得整洁和宽阔。走进城门洞,附近的一片蚊香树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商铺,行人寥寥,显得有些寂寞。偶尔城墙上传来熟悉的麻雀声,不免勾起对童年的一些回忆。在老城居住的时候,清早麻雀的一声叽喳,散一缕花香,衔一丝阳光,半个太阳被叼出层层叠叠的瓦房,一轮薄月还挂在树梢,脚步声在石板街的那头响起,老城在冉冉炊烟中醒来。

  城楼上传来唱戏的腔调,伴之二胡的曲子,让人沉浸。老城有唱戏的传统,戏台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轮番出场,渲染着老城的“古味儿”。老城有京剧团,戏迷众多。每逢周末,戏院座无虚席。台上的一声唱腔、一个亮相、一身装扮、一阵锣鼓,赢得满堂喝彩。有好戏者自学装扮和乐曲,夜深人静时,不时有呀呀唱腔和悠扬的二胡声从远处传来,把老城的夜晚渲染得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现在京剧团退出了老城,戏院成为非遗中心。

  我来到老屋场门口,老街显得非常安静,过去的集日已经被超市和农贸市场收藏。小的时候,集日是老城最热闹的时候。赶马车的、挑担子的、化缘算命的不时地从门口经过。坐在屋场的大门口,就可以看到这幅流动的充满浓郁民风民俗的“清明上河图”。那天所有的货坊栈铺都张罗开来,进城的农民都争抢摊位,慌乱中一条金色鲤鱼从水桶中跳出,一只鸭挣脱束缚,摇摇摆摆在人群中乱蹿。让人眼馋的是琳琅满目的小吃,哑巴烧饼、六角亭肥肠豆皮、老栈水浸包子、南门豆花……我缠着母亲给我买了一个城门洞油鲜,吃一口,满嘴清香,油水直滴。

  老屋场边有条小巷,可以直接走到河边。依稀记得,小时我常常随母亲沿着这条路到河边洗衣。夏日的黄昏,河滩的鹅卵石上,到处堆着衣服,大人小孩在河里游泳洗澡。河水很清澈,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可以看见许多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仿佛进入了一个水底的童话世界。因为鱼多,常见有小船在河里放鱼鹰捕鱼,那道风景不亚于美丽漓江上的守渔灯火。涨水季节,清江开始放排,粗犷的号子声,在两岸回荡,随着波涛滚滚而去。

  走进老屋场,一些老人在回忆中又都活了过来,眼前似乎有人影晃动。那个生于晚清的黄婆婆,衣着服饰带有明显清朝风格,一双小脚裹得像粽子,依旧坐在院子里抽铜制的水烟袋。还有个冯奶奶,山东人,儿子随军南下,她也跟着来了。她喜欢吃大葱大饼,一口山东话,把“我”说成“俺”。

  老人中最受人敬重的是向大爷,童颜鹤发,有点像年画中寿星的模样,他不仅辈分高、年龄长,还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中医,义务看病,行侠仗义。因为这个缘故,向大爷家里也最热闹,前来请他看病或听他摆古的人不少。

  向大爷医治好了多少病人不清楚,但是我目睹过他给患者治病的过程。向大爷医术精湛,药方也很特别。一位生了乳疮的妇女慕名来这里看病,说跑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治好,已经拖了半年多,伤口开始溃烂。向大爷仔细问了情况后,用自制的药水擦洗她的患处,然后用一些捣好的草药敷上,并开了些中药要她带回去熬着喝。一个多月后,那位妇女的乳疮痊愈,特地提着一大篮鸡蛋感谢他,还请学校的老师写了一副对联:华佗化身,妙手回春。

  向大爷的卧室到处放的是草药,还有拔火罐、针灸等中医那一套家什,是个中草药库。他没有什么文化,但每种药的名字他都说得很清楚,医术全部装在他的脑壳里,连中医院的医生也来请教他。屋场对门有一个老汉与向大爷年纪相仿,也是一个中医,医术略逊于他。余暇间常看见两位老人在一起切磋望闻问切之道。春秋两季,两老汉乘天气好的时节约在一起,戴着草帽,背着背篓,随樵夫进山,在野外采药,早出晚归,其乐无穷。

  老人中,冯老头是个传奇人物,据说系小说《枫香树》中王洪的原型之一。解放初期他多次参加剿匪战斗,英勇顽强,果断坚决,仅他亲手处决的土匪就有六七个,在东乡一带很有名气,土匪听到他的名字闻风丧胆。一次他代表剿匪部队只身进山与一土匪头目谈判。土匪头目自恃山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企图讨价还价。冯老头义正词严地说:“外面到处都是解放军,摆在你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马上投降。否则大军开炮,你们只有死路一条!”土匪被冯老头威慑气势所压倒,最后只好无条件举手投降……

  离开老屋场,我不知不觉来到西后街洗马池,这是古时圈养军马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一处古迹,也是我所在的检察院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重建的首选之地。在这里,我开启了检察工作的生涯。后来随着人员的增加,检察院又迁址到南门,有了正式的办公场地。再后来,检察院又迁移到凤凰山麓,清江河畔,这就是如今的检察院。三迁检察院,折射出检察机关重建的坎坷,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检察人艰苦创业的精神……

  在那些充满烟火气的老街深处,藏着一个城市的灵魂与人们的乡愁。这样的老街充满治愈,行走其中,算得上在岁月里浸泡了一回,无意中接受熏陶和洗礼。假如故事中的场景恰好被你遇见,且驻步停留,你可能会在这里读到自己。

  离开老城,步入清水走廊。这是旧城与新区的接合部,历史的气息与新时代的元素在这里交汇融合。阳光抬升,层层叠叠的绿荫缀满如洗的鸟鸣,它们的歌声落在满园的春色里,落在含羞欲笑的花瓣间,落在小鱼游弋的河面上,在心头溅起一片浪花。清江河缓缓地流淌,不动声色地潜入城市的根部,孕育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风景。我站在这片风景里,看白鹭翩翩起舞,氤氲宛如画中人。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