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准确识变 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
2018-11-15 14:42: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古人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的。固有的思维、政策或模式,无论过去多么盛行,倘若不能与时俱进,终会有“明日黄花蝶也愁”的一天,正所谓“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由此可见,“变”是绝对的、必然的,是人力无法撼动的,犹如大江东流不舍昼夜。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在纷繁复杂的变化面前,“惟变所适”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然而,要想真正做到“适变”,还得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所强调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束缚。“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准确识变首先在于对外部环境变化要有敏感的洞察力,善于“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既可以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也可以从“履霜”而知“坚冰至”。这不仅需要党员干部具备敏锐的思维能力,更要具备宽广的观察视野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提高预测变化的能力,从而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当情势有变时,就能迅速反应,适应即将到来的变化。然而多数人只能在事后被动地接受变化,只有善于识变者才能识微见远,在变化之前作出前瞻思考,在综合各方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抵近事实的分析与判断,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即将到来的变化。

  “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得患济事者是也。”科学应变的关键在于随机应变,而随机应变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必须与时俱进提升本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要以如饥似渴的态度、沉下心来的定力、终身不辍的毅力,从理论上、思维上、方法上进行系统全面地学习提升,努力在学习中提升应变能力。同时还要深入调查研究,因为客观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党员干部面对的工作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对客观情况进行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地详尽分析,全面了解掌握客观环境,才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审时度势、处变不惊,从而作出合乎客观规律的正确决断,最终妥善应对变化、处理矛盾。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既然变化不可避免,一味等待观望不如主动寻求变化。田忌赛马利用同样的马匹,只是调换了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能得到转败为胜的成功结果。古人尚能如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该主动求新求变,敢于更新观念,破除守旧思想,跳出惯性思维,全面、客观、发展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偶然中探究必然,从结果中追寻原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创新能力,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同时还要极力避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消极思想,勇于冲破陈腐观念的羁绊,敢于破除过时体制的束缚,努力闯出新路子、干出新事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大势所趋,惟有厉行求变才能走在时代前列。“人只有在变中求不变。”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如果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抱残守缺,其结果必然是故步自封、蹈常袭故,导致“煮熟的鸭子飞了”。相反,如果以变应变,“顺乎天而应乎人”,善于在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以前瞻的眼光未雨绸缪,就一定能在眼花缭乱的变化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从而形成创新无限、机遇无限的大好格局。(许海兵)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