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为群众打开 “方便之门”
2019-11-20 15:58: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食堂因向社会开放引起关注。据当地媒体报道,原本只在工作日对政府单位工作人员开放的食堂,如今,在周末两天面向社会开放。

  据了解,余杭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附近有该区的青少年宫、科技馆、工人文化宫等多家单位,又临近公园,一到周末,到公园锻炼的市民、上课的孩子和陪同的家长等人来人往,但附近可供用餐的饭馆却不多。

  “9月开展主题教育以来,我们结合‘三服务’活动走访,发现有不少家长和附近居住的老人都提出,我们的食堂能不能在周末向他们开放。”余杭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徐静介绍道,了解到市民的需求后,他们开始讨论开放的可能性。“这其实是一种观念的转变。从职责上来说,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是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服务的;但作为政府机构,我们认为,为市民服务也是我们的职责。”

  向群众打开“方便之门”,既为公众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充分利用了资源,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这样的例子,在全国有很多:今年8月20日起,山东省威海市面向全体市民错时开放首批77处机关企事业单位院内停车场地共6290个停车位,以解决市民“停车难”问题;8月9日,江西省南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市属21所学校29个校区的体育场地将向社会免费开放;2018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湖北省武汉市已有160个单位的厕所对外开放。

  这样看来,开放的可能是停车场,也可能是食堂,还可能是体育馆,但背后相通的是这种“开放”的心态和状态。这才是建设真正的开放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开放的机关大院应当成为一种“常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方便之门”向市民敞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鹏向记者表示,多地政府机关向社会开放食堂是各级政府积极落实群众路线的积极之举,应该被点赞,被肯定,被鼓励。他说:“‘开放’我理解的不仅仅是指中国市场对外开放,打破各种藩篱、阻隔,突破人为的限制也是一种开放。打造上下一体、同心同德的干群关系,打造风清气正、奉公守法的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摒除特权意识、强化市场机制的消费市场,是真正提振经济、凝聚民心的良方。”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开放”不仅仅是一个姿态,同时也是一种心态和状态的最直观体现。政府大院变身市民停车场,学校操场成为居民运动场,机关食堂成为社会大食堂……政府勇于用“开放”的姿态敞开大门,主动破除机关大院和普通市民之间的“围墙”,消除“距离感”,与公众真正做到“心贴心”,体现出了一种更加平等的理念。如果这种“敞开门”办事能成为“常态”,在日常工作和重大政策的制定中更加重视和认真汲取公众意见,施行的政策必然会更好地体现公众利益。(本报记者 齐昕)

  编辑:陈静